本篇文章探討什麼是業障? 只要是人都有業障嗎? 業障該如何消除? 最快消除業障的三個方法
業障是什麼?
「業」在佛教理論中是極為重要的核心概念。業障,是指惡業形成的障礙,是從身、口、意產生,由宿世所作罪業而招致今世的障礙。身業,指人的行為或行動;口業,指人的語言表達;意業,指人的思想、意志或心理活動。從身口意接觸世俗緣境,觸發各種業之後,業力會折射成影子,變成一種潛在的力量,影響著未來生命的發展。
如何快速消業障? 消業障的三個方法
1.讀誦大乘經典
2.拜懺持咒
3.供千僧
讀誦大乘經典
讀誦大乘經典、拜懺、持咒等方式都是清淨業障的方法。禮佛、拜佛,是為了時時感念佛的恩澤德行,修正自心,向之看齊,能與諸佛菩薩相應才是真正拜佛的意義。
罪從心起將心懺,「懺」是懺除我們過去所造的惡業,「悔」是悔改,未來更不再造。「懺悔」這二字都是豎心部首,因此,懺悔是不能離開本心,心是萬法的根本。離心求懺悔,等於緣木求魚終不可得。
拜懺持咒
懺悔其實就是至誠懇切地禮佛、念佛、稱念佛的名號,懇求佛菩薩的慈悲攝受,發露自己過去、現在的罪業,誓願未來永不再犯,並在懺悔後不復再造。當我們真誠懺悔的時候,能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,還能啟動自身的心的善願力。斷惡修善、懺悔彌補才能真消災業,真開智慧,轉化自身今生的命運。
供千僧
「觀音山 全球供千僧道糧」福德功德力很大。供養有急迫性需要的比較小的寺廟,或在閉關的精舍。 大的寺廟很有名的,資財比較具足一點,很多人都來供養護持,或有大的喇嘛、大的修行人在那裡,十方擁護不虞匱乏。 有的寺廟就是沒有,或他們的住持、上師仁波切已經圓寂,其他的修行人都還投入修行,還沒來得及到各地去弘法或化緣,所以日子過得很清苦,這些僧眾需要護持。 清苦持戒,保持藏傳佛教金剛乘的法脈,非常精嚴地在修行的僧團,為我們來作迴向,消業除障的力量非常大。 「觀音山 全球供千僧道糧」你如果趕上了,這人生就有意義,很多的業障都會消除。
2025年5月13日~9月6日 結夏安居 供佛齋僧
5月13日~9月6日(夏季農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),名為「三月結夏,九旬安居」,因結夏安居期間僧眾精進用功、圓滿成就,致力修行,故諸佛菩薩皆歡喜讚嘆。
這是僧眾收攝身心、精進修行的良機,也是大眾供僧護法的殊勝因緣。結夏安居期間,最殊勝的供養就是四事供養(衣服、飲食、臥具、醫藥)。
觀音山從2023年啟建──舉辦特殊的、沒有聚集的千僧供,2024年起更將此活動擴大至全球,供養:
一、臺灣薩迦寺常住僧團。
二、觀音山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供佛齋僧。
三、藏區較小、少人護持之寺廟出家眾與閉關者。
四、泰國、越南、不丹、尼泊爾、印度等國家的供僧活動。
廣植無上福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