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嚮往離欲出家,清淨的修行,但也有人不能理解,學佛修行是不是最後都要走上出家這條路,本篇文章您可以讀到
1.出家意思?出家有什麼功德?
2.勸人出家功德殊勝
3.出家人一天的作息
4.出家人戒律
出家意思? 出家有什麼功德?
「出家」代表正法能常住於世間,「識心達本」,出家人的見地必須明瞭心外無法,心外無一法可求。「心內求法,緣起性空。」要能夠體證緣起性空的道理,體證佛陀涅槃寂靜的境界,惟有內心這條不二法門。佛陀開示:「身為離俗,仍縛有為,不得名為沙門。」若出家人仍然被有為法給纏縛著,此種行者不得名為沙門。
眾生福田——僧寶,乃大丈夫之所為!「出家」代表正法能常住於世間,勸說他人出家功德不可思議!遇到有人想要出家時,不該留礙他人出家,還要鼓勵甚至幫助他出家,阻礙人出家是使人斷佛種的重罪,不可不慎。
根據《佛說出家功德經》記載經文如下:
爾時阿難叉手,白佛言:「世尊!若當有人放人出家;若有出家者,任其所須,得幾所福?若復有人毀破他人出家因緣,受何罪報?唯願世尊具盡告示!」
佛告阿難:「汝若具滿於百歲中,問我此事,我以無盡智慧,除飲食時,滿百歲中,廣為汝說此人功德,猶不能盡。是人恒生天上、人中,常為國王,受天、人樂。若有於此沙門法中使人出家,若復營佐出家因緣,於生死中常受快樂。我滿百歲說其福德,不可窮盡。是故阿難!汝滿百歲盡壽問我,我至涅槃說此功德,亦不能盡。」
勸人出家功德殊勝
在《華手經》當中,講述菩薩有四種行持的法門。
第一、行菩薩道者,自身好樂離欲出家、持守淨戒,並且也勸助他人出家。當一個人出家面臨許多困難,生起許多疑惑,不敢直下承擔,或一時業力蓋障而躊躇不前,我們就要去幫助他,令其出家。
第二、菩薩行者上求佛法不會懈怠,也不會感到疲倦,亦勸他人精進修持。有人出家前,不僅深陷世俗五欲六塵中,也沒有深深懺悔業障、整頓自身。這樣的人,即便到了僧團,還是沒有達到出家的要件,必須經過修行的蛻變,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自利利他的出家法師。不僅自身精進修持佛法,也精勤於弘法,面對許多緣境的干礙,亦無畏懼、倦怠,如此才稱得上是眾生的福田。
第三、自己常行和忍,遇到忍辱的緣境能夠安忍不動,也勸別人這樣做。自己內心沒有遠離這種熱惱爭鬥,就沒有辦法真正達到心平入法界,將來也無法得到真實解脫。遇到緣境時,如如不動的行持去調伏自心,才能真實利人。
第四、時常串習、行持種種善巧方便的法門,以廣利一切有情。出家功德不可思議,令其出家亦是如此。若以一百年的時間來供養四天下的阿羅漢,或造七寶塔高至三十三天,其功德都不如,有人為求涅槃正覺的佛果位而出家。因此,應當常發利益眾生之大願,令眾生發無上道心,而非做個自了漢。
體驗出家人一天的作息:八關齋戒
八關齋戒是偉大 佛陀為在家弟子所制定,目的是為了讓在家的男女二眾,能快速累積功德,具足出世解脫的善根。
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,離六百六千六十歲三塗苦,怕墮入三惡道的人,要常做八關齋戒,八關齋戒就是體驗一日一夜的出家行;發心出家,一日一夜清淨梵行,可離六百六十六歲三惡道的痛苦,六百多年都不會墮入三惡道。
「關」是「禁」的意思,就是指關閉眾生流轉生死的門,這裡需要關閉八項:殺、盜、淫…等八種罪過,在這一日的受戒中不能違犯,稱為八關。
「齋」,意為「不非時食」,正午用過藥石後,不可再吃東西(治病藥物例外)。八戒中,前七條為「戒」,後一條過午不食為「齋」,合稱為八關齋戒。
出家人的戒律
「名曰沙門」,沙門原譯為勤習,非常勤奮地修學戒定慧,息滅貪瞋痴,經文講常行二百五十戒。嚴格而言,比丘的戒律有二百五十三條戒律,多增三條戒律,增上戒學,在戒學去增上;增上定學,進止清淨;增上慧學,安住止定在為四真道行,即四聖諦-苦集滅道。如果照佛陀的言教這麼做了,就可證阿羅漢,出家之果;發大乘菩提心,證初地菩薩。任何人受別解脫戒、出家戒,他的果位是阿羅漢果,成四果聖人。
2025結夏安居,全球供千僧道糧
